謝謝Iris Liu 提供了日本一私人團体籌備成立"門司港出征兵士記念碑"的資料.神靖丸從高雄港出征,可以說是從門司港出征的延伸.所以我們特別摘錄部份如次:
門司港於1889年開港,是日本軍人軍屬被派遣到海外作戰時最重要的出發地之一.附近的八幡制鉄所和筑豐煤礦提供了必需的資源,船團則集中停泊在六連沖.
左圖是滿州事變時 [即九一八事變, 1931年],載滿了士兵的運輸船"大和丸"出航前的留影.這種送別一直持續到1945年.
依照駒宮真七郎的《戦時輸送船団史》(出版協同社, 1987),昭和17 [1942] 年1月14日以兩隻護衛艦護送,從門司港航向高雄的6隻船的輸送船團,乃是太平洋戰爭輸送船團史之始.到終戰時,從門司港出發的船團達80梯次. 在總共3年9個月中,自門司港出航的船舶達750隻以上,運輸量佔全日本22+港口的45%.
這些船團的輸送船是所謂的"戦時標準船",排水量在2,500噸上下.神靖丸就屬此型運輸船.一般估計每一噸位等如運送一人,全部共764船次,則 2,500x764=1,910,000,即門司港送出了191萬左右的出征軍人 - 其後半數戰死.
所以門司港是出征軍人和送行家人集中地.和當年的高雄港一樣.
在個人照相機不普遍的情況下,渡邉勝三郎所著《絵本南線録 忘れないうちに》(葦書房, 1978) 一書中記有手繪的被征召的軍人與家小道別的情景.可以清楚看到卡其軍服,士兵帽則是南方戰地防曬軍帽.
從門司出發的士兵絕大多數是陸軍.自高雄運送的則是海陸軍人員都有.
船艙內的住宿情況也可從另一手繪圖得到一點概念.
舒適當然是談不上.連躺下都不容易.
這種沙丁魚罐頭式的統艙,衛生條件也不佳,也不可能好好的維持.所以連神靖丸醫師們都還深受赤痢傳染之苦.
與高雄不同的是,在門司的送行是大張旗鼓,以女子鼓笛隊遊行為主.這些鼓笛隊有三: 県立門司高等女学校鼓笛隊(左),市立門司高等女学校鼓笛隊,和東洋軒音楽隊.東洋軒隊是由門司港的女性餐館工作人員組成.
她們演奏的是愛国行進曲,愛馬進軍歌等等.當然沿路"万歳万歳"之聲不絕,熱鬧非凡.
到了台灣人被征出航之時,航行日期,時間,航程,及目的地全屬軍事机密.一切管制.神靖丸沉沒後,海軍軍醫方負責人員連神靖丸一行任務為何,甚至為何征召都不清楚.
可以一提的是在門司港北方,下関市豊田町的狗留孫山修禅寺收有數萬出征軍人照片,作為紀念 ["狗留孫(くるそん)"乃梵語音訳是「実に妙なる成就」之意]:
7/26/2010
門司港
7/11/2010
再度為淡水人服務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