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ed by EyeDoc
似乎有些人對 1941-1945 時期台灣人是志愿當兵,還是被迫征召入伍,還弄不清楚.所以我們做一點澄清.
台灣人服役方式甚多,而且隨時机而變化:
在瀋陽事變(9-18事變, 1931)之後,日本軍方開始招集台灣翻譯人員及軍夫到滿洲(東北)戰線服務.這些算是志愿雇員,並無軍籍.到1942年才開始正式征招軍屬及軍夫.先是有"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",1943年再施行"海軍志願兵制度".到1945年太平洋戰爭非常吃緊後,變成全面徵兵(17歲以上義務服兵役).比較特選的"軍人"是1942年1月16日之後才開始招募.同一時期有從台灣原住民招集的"高砂義勇隊".加上戰爭末期的"學徒兵".可以說人人上榜.倒是沒人被"拉伕"上戰場 - 這倒是真的.
當然全世界各國服兵役一事,大致相同: 當局以義相召,年輕人又一腔熱血.所以台灣人志願報名的固然不少,但被上司半迫半勸的也不在少數.到戰爭末期,知道有去無回,後者比例自然升高.只是人人被稱"志愿"兵.有點日本官僚先按下未來脫離責任伏筆的意味.而事實上台籍日本兵迄今還是沒有領到任何退役福利.
按照林老醫師回憶:"...戰爭後期,日本空軍海軍都差不多完了,還是要增加徵兵,台灣是志愿兵名義,實際上是強制的.我是滿21歲就醫專畢業了.畢業三年多(還)不滿25歲,所以日本海軍就想徵(召)我當海軍衛生兵,而當軍醫官的工作.后來大概覺得不好意思,入營前十天要我去商量,問我要不要去當囑託醫,只是薪俸只有市面的一半多一點,我想不答應也不行,(就)答應了.誰知不到三個月米軍來大空襲,高雄變戰地..." (按:空襲日是1944年10月12日.)
當年的"召集令状",又稱"赤紙".几乎沒有殘留本.大概報到後官方全部銷毀.有一在日本本土使用的仿照本,讓大家看看:
收到召集令後,每個人自身感受大概不同,家人反應則可能一致,悲過於喜 - 加上喜從何來?